相信许多网友都有着这样的疑惑配资平台投资,为何我国古代政权往往都被称“朝”(诸如秦朝、唐朝、清朝等),却不会被称之为国呢?
可这又是怎么一回事?对于一个政权而言,这两者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?
“朝”与“国”的本质不同若问原因的话,恐怕还得是“朝”与“国”在我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演变中,所代表的本质不同。
“朝”一字在我国早期的文化中有着“朝觐”的意思,意味着在早晨或清晨的时候,去拜见或朝拜某位“神灵”。
展开剩余88%随着我国政治与文化在漫长几千年的发展,这个带有祭祀文化的字又延伸出了不同的含义。
由于在周朝时,周朝君主开始自称天子,并玩起了君权神授这个戏码。
逐渐开始与神灵绑定的天子们,也开始让“朝”多了更多的含义。
据《诗经·小雅·采菽》记载,在周朝臣子们觐见君主的时候,往往会用“朝”,不仅是因为周朝君主常常是从早晨开始办公,更是因为周天子被逐渐“神化”。
也正因如此,它开始有了朝臣觐见天子的意思,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代指国家政府所在的地点与场合。
后来到了封建帝制时期,也就是秦朝的时候,朝这个字的意义开始被空前的强化。
在强调朝臣觐见天子的同时,它还开始演变成一种中央集权的象征,甚至变成了一种国家上下都集中于皇帝之手的象征。
甚至在此后,一个国家的各种权力能不能实现中央化,便是这个国家能不能被称作为朝的标准之一。
毕竟在一个极其庞大的国家统治下,权力的集中的确能有效的帮助这个国家变得强大,变得稳定。
话虽如此,但我们并不能将一个国家称之为朝代,真正能被称之为“朝”的是在权力上,或者是在文化上,掌握了这个朝代的政权。
就像我们可以称唐朝,清朝,但不能称唐国、清国,这样的是“朝”。
那么国呢?相比于象征意义极强的朝,国这个字,更注重一个地区的政治实体与领土。
举个例子,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国家为战国七雄,其中以楚国实力最为强劲。
在巅峰时期,楚国的领土面积甚至达到了远远将其他诸侯国甩至身后的150多万平方公里。
话虽如此,可是这样强大的楚国却并不能被称为楚朝,不仅是因为在同时期,有着多个与楚国类似的地区政治实体,更是因为以更广阔的角度来看,当时的楚国和齐、秦等国一样,都是被周天子分封。
哪怕彼时周天子势弱,可在名义上楚国仍归属于周朝。
除非楚国能像日后的秦国那样一统六合,横扫天下,将各国都集中秦之手集中统治,那么楚国再怎么强大,也是不能称之为朝。
而从这么个角度来看,我们还能发现“朝”与“国”之间最明显,且最能让人发现的差异,那就是文化与时间尺度上的不同。
文化与时间尺度上有所不同在文化上,朝是国家的主人,而国却并不是。
《周礼》就曾如此记载道:“大曰邦小曰国,邦之所居亦曰国。”在优先级的程度上,周朝在名义上是要远远大于“国”的,哪怕这个“国”能够像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那般强大,在名义上也没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资格。
因为在名义上,包括齐、楚这样的国家,都是为了拥护周天子这位“天下共主”的地位才得以存在的。
也正是因此,能不能称之为朝,在很大程度上还得名正言顺。
要么是像秦汉那样改朝换代,要么是顺位继承。
举个例子,就像是武则天创立的武周,哪怕它存在时间极短,且不怎么讨喜,但由于在明面上名正言顺,因此它在法理上也属于一个独立的朝代。
话虽如此,但后世的学者们都只是将其视作唐朝的一部分。
除了在文化上不同外,“朝”与“国”在时间与空间的尺度上还有着巨大的差异。
以周朝为例,在同一时间内,可以拥有像齐、秦、楚在内的多个国家,但“朝”却只有一个,那就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“周”。
甚至可以这么说,同一个时间,同一个空间里,通常只会有一位天下共主,而这位天下共主的政权,才有资格称之为“朝”。
当然,这是通常情况下,凡事都有意外。
最特殊的朝代们一般情况下,天下共主的政权,通常能代表着这个朝代,但问题是,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中,总会出现特殊情况。
而三国时期,便是这个特殊情况。
虽说在名义上,魏王曹丕通过汉献帝的“禅让”的方式,名正言顺的称了帝,但彼时的魏国却没有对吴、蜀,尤其是同样“名正言顺”的蜀国政权建立绝对的统治优势,因此也就没办法完全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。
就这么个情况下,也就没办法被称之为“朝”。
而同样不能被称之为朝的,还有南北朝与五代十国时期。
相比于三国时期,南北朝这时期就有些特殊了,北朝(北魏、东魏、西魏)和南朝(宋、齐、梁、陈)虽然都自称天下共主,但由于双方在地理位置上的长期对峙,没办法得到真正统一的缘故,也是没办法称之为朝。
至于五代十国时期,就更为复杂了。
虽说五代十国最早是由后梁篡夺唐朝的正统地位,因此也在历史上被视作较有争议性的正统,但由于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过于频繁,且存续时间都较短,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“共主”属性。
导致它们哪怕被视为正统,却也没有被称之为“朝”的资格。
相比于“国”配资平台投资,“朝”的在名义上更大也更广,不知您对此是怎么看的呢?
发布于:山东省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